提升客单贡献
看客单贡献需要进阶的从三个层次出发:,如同猪肉一般不仅仅追求体积上的增长还有精瘦。
拼多多以社交拼团的形态、游戏化导购的思维得到爆发增长,却也受限于此:交易链路中,过于顺畅的被引导至结算,而并未真正践行“购物篮”的职责。此般情形的后果是,客单价低,未带来裙带消费,且增加了供应链的成本压力—所以顺丰这种高客单的配送,很难支撑大部分拼多多的业务。
关联推荐是解决此情境的方法。从人性的角度,贪婪永远是本性,对于美的追求亦是如此:有了一件美丽的上衣,便想如何搭配一件美丽的裙子。组合销售的方式可助其一臂之力。
19年拼多多实现成交额10066亿元,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.852亿,年营收301.4亿元。从用户数看,原来,拼多多已经从“3亿人**”变成“6亿人**”。从用户数看,拼多多仅次于阿里,**二位。那未来呢?
每一段生意的进阶都是人、货、场的协同演变,用户贡献、供应链、渠道联盟成为必争之地。去年火热的百亿补贴,为拼多多带来了增速的加持,背后透视的便有供应链的进阶。用户贡献
从用户数量上看,拼多多已经不缺用户,接下来便是两个话题:留存和贡献。
对于电商平台,赢利点便是LTV(其他还有营销费用等)。我们对LTV做下拆解:LTV=LT*客单贡献*客单频率,简单来说,便是延缓用户流失、提升客单价、促进下单频率。
从19年财报和网上的数据推算,人均的RMV在1000左右, 平均每月1-2单/人左右。与网民平均网购频率来讲,这个单量尚有提高空间。
促进活跃
对于新客而言,*陷入沉默,拼多多增强沉没成本的方式已经起到了十分良好的用。另一方面是否可以从用户分析的角度,将冷静下来的用户再”沸腾”?试试鸟笼效应呢?
在东家的时候,用户增长对新客的引导曾使用步步引导的形式,收效甚佳(见其他介绍或私聊)。在拼多多中,未尝不可:用户在拼多多的首单是什么品类、二单与首单品类的关联度如何,以此分析出用户引导路径的商品模型(何其有幸,拼多多的用户量足够丰富)。以此商品模型作为基础,对用户进行步步引导,从首单的商品出发, 推荐关联品类给予用户,并逐步进行品质升级,既可以促进活跃,又可以提升客单。
延缓用户的流失
用户流失的延缓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:强触达、用户习惯的养成、增值型 、分层运营。
究其根本,用户的留存是由对平台的认可度决定的,包括平台带来的心理满足感。
平台的群体是谁?他们在拼多多买什么?他们还在哪些平台买什么?哪些品类有市场却短板?怎么解决?
软硬件市场中,有个很重要的客户来源叫渠道资源,这四个字给予了“互利共赢”。电商,亦可如此。便如拼多多与国美的合作。
放开版图的眼光,合作还可以深挖,可还记得董的直?拼多多要提升平台,少不了锚定品类的头部/腰部重点品牌。平台自吹自擂的**,相信某美优品的时候便以见过,那么还有什么策略?商家自己背书吧:一方面提升品牌又一露出,另一方面让拼多多用户坚信的品质。